一是构建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。广泛开展政策宣讲,深化细化“亲清驿站”品牌建设,开展司法惠企沙龙、惠企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。重点查找整治惠企政策供给不到位,落实上级政策打折扣、搞变通、做选择,惠企政策宣传和兑现不到位、落地周期长、红利释放不充分等问题。
二是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健全以市场主体为主的监督评议体系,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特别监督员队伍,设立监督联系点,开展满意度评议。重点查找市场监管不规范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,坚决打破各类隐形壁垒,打造充分开放、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。
三是构建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。强化“店小二”服务意识,坚持“有事必应、无事不扰”,实体化运作重大项目服务专班,深化企业挂钩服务活动,挂钩服务企业254家,走访企业1100多次,解决问题60余个。重点查找整治服务企业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,全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,打造温馨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。
四是构建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。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,为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营造依法守法、公平公正、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。重点查找整治法治意识不强,“新官不理旧账”、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、涉企司法不公正,办“关系案”“人情案”,多头检查、频繁检查,打造稳定公平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五是构建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营造重商、亲商、安商、富商的社会氛围。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、文旅资源,打造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旅项目,擦亮地域文化标志、丰富文化活动内涵。重点查找整治对企业重视程度不够,创新创业载体供给不充分等问题,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六是构建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发挥平台载体效用,开展创业培训与辅导,促进产业、科创、人才集聚。重点查找整治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中土地供给、工程建设、规划、评估等方面“中梗阻”,服务企业发展中帮助争取各类资源要素不主动不及时等问题,切实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。